Sodick的历史第2部 飞跃期~海外拓展期

在欧美的销售拓展

Sodick Deutschland GmbH (德国) Sodi-tech EDM (英国)
Sodick Deutschland GmbH (德国)
Sodi-tech EDM (英国)

Sodick, inc.(美国)
Sodick, inc.(美国)

Sodick成立不久后,就开始尝试在欧洲拓展销售。
但是,因为欧洲地区拥有许多的汽车制造厂家,对放电加工机的需求非常大,因此,当时瑞士的放电加工机厂家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市场占有率。
在竞争对手的主场开拓市场,这无疑是一场苦战,但是,为了在已开拓地区经济陷入衰退时也能保持公司整体状态,并配合日本国内的汽车厂家进军世界的战略,我们必须打入欧洲市场。

首先,我们在1979(昭和54)年参加了国际机床展览会第3届EMO展。在看到我们在这里展示的世界首台可自动更换电极的带NC放电加工机之后,许多经销店对此表示了浓厚的兴趣。我们也成功地吸引了欧洲的经销店。
之后,1986(昭和58)年,我们在德国设立了欧洲第一个销售网点“Sodick Europe”。
目前,我们在英国和德国已有销售网点和经销商20家,在当地建立起了销售/服务网络。

另一方面,向美国市场的挺进在欧洲之前就已开始。
最先是从在Sodick成立之前就有合作关系的芝加哥Electro Tool公司的母公司“UTI”提出代理Sodick产品开始的。
之后,我们与UTI一起设立了合资公司,并参加了1980(昭和55)年美国的国际机床展览会“IMTS”。与欧洲一样,我们也成功在美国设立了销售网点,并在全美各州成立了代理店。
目前,除了美国之外,我们还在致力于在北美、中美建立起销售网络,以便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。

Sodick创始人 古川利彦会长访谈 欧米編

1979(昭和54)年,参加第3届EMO展,当地的反响如何?
古川 当时,欧洲已经有很多放电加工机厂家。如Agie、Charmilles等,共有10家左右。当时,这些厂家的产品中,操作人员手动控制的成分要大于电脑控制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自动运行、自动对侧面进行精加工的机器(NC电火花成形加工机)的出现,自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
但是,当时与其他厂家相比,其价格高出的不是一星半点。
即便如此,一家法国大型家电厂商还是在展会期间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。展会期间,他一直在做测试加工,而且并没有就此打住。之后,我们将负责人员留在欧洲,花了3个月的时间,总算赢得了对方的满意,使其购买了我们的产品。这是我们在欧洲取得成功的第一步,以此为开端,其他公司也纷纷开始引进NC。
NC放电加工机最大的优点并非是自动化,而在于其可以实现极高精度的加工。因为是自动化的加工,所以就连边角部位都会加工得非常整洁,而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,加工物不仅表面干净且精度极高。而要靠人手实现这个点,是非常困难的。
1980(昭和60)年,Sodick参加了美国IMTS展。
当时,当地的反响如何?
古川 在欧洲的展会上,参观者大多都是欧洲人。而在美国的展会上,日本的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也会前来参观。
当时,那些大型电气厂商在看到Sodick之后,似乎不敢相信Sodick竟是日本企业。我们成功地向所有人证明了,日本也是有好产品的。
IMTS展的好处是,能够很快出名。
知道我们参加IMTS展后,不管哪个厂商都会从日本国内派出开发部长、厂长等有较高权限的人前来参观,Sodick的产品也就更为人们所知了。
而在回到日本后,他们便派出下属去调查Sodick的产品。
最初参加展会时,我们的展位在最里面,非常的不显眼。而现在,我们的展位却变成了靠近入口处最显眼的位置了。
走到今天这一步,我们花了近20年的时间。不知不觉间,获得了在入口附近设置展台的地位。所以,今后我们也会持续出展。否则,这一地位很快又将失去。
您在1991年设立了销售网点“Sodick, Inc.”、2000年更是在尖端IT企业聚集的美国硅谷设立了“Sodick America Corporation”。请问您将开发基地设在硅谷而不是日本国内,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?
古川 当时,在将日本国内的技术人员和硅谷的技术人员作了一番比较之后,发现由于信息量的显著缺乏,日本国内的技术进步比较慢。
当时日本国内的技术人员们都认为自己做的东西是最先进的,因此即使告诉他们思路和速度上的差异,也不会被接受。所以,最后大家一起去了美国。
但是,这一举动在当时遭到了激烈的反对。大家都觉得,我们都已经这样拼命工作了,怎么我们的社长(※当时的古川社长)就是不能理解呢?
但是,因为我知道如果留在日本国内,那最后我们肯定会被时代所抛弃,所以决定在硅谷设立了公司。
我们从研究部门中选出了最优秀的人员派去美国。并告诉他们“多花一些时间也没关系,放手去干”。我们还在硅谷雇佣了优秀的技术人才,学习最尖端的技术,之后很快取得了成果。
现在,Sodick已形成了亚洲、日本、美国的3极开发体制和日本、泰国、中国(苏州、厦门)的4点生产体制。请问这个构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?
古川 那是当时就考虑好的。当时我们考虑到,仅仅盯住日本国内的市场是远远不够的,我们还需了解欧洲市场、美国市场的需求。这并不是在哪里制造、在哪里开发的问题。而是在对如何了解、掌握客户需求进行思考后的结果。
因此,我们建立起了与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的体制,以便了解最尖端的技术,掌握目前世界上流行的技术及需求。
就是时刻倾听顾客的声音,以此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。对吗?
古川 每天,我们都能从顾客那里受到启迪,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。
 
第2部的访谈,听古川先生谈了飞跃期~海外拓展期的内容。
这让我认识到,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和行动力,可以引领时代。
通过上述内容,我们可以遥想当时,Sodick即使有时不被周围人理解,也心怀包容,最后相互靠近,形成不可动摇的信赖关系,并稳健地开拓海外市场的情形。
从访谈中,我们了解到海外拓展的目的也是“为了了解客户的需求”,是支撑日本制造业今后持续发展的重要根本。
 

ページトップへ